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需要标准支撑!
新质生产力、质量强国、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先进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为支撑,以标准为抓手,以标准为依据。
“第二届中国标准化大会”已落下帷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博士与会发言,全文如下:
新质生产力最大的特点体现在“新”上。如果用旧的思维方式、旧的认知、旧的理解和旧的定义去解决和解释新的生产力,会有片面的地方。在过去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在追求和期盼出现有工业革命效果的新工业革命产生。今天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实际上已经走来,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变数就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这场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力就是新质生产力。
过去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都是先有产品,再有标准,然后是产业化,因为产品是对技术可能性、可行性、可用性最好的验证。最近这几年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趋势,那就是先有标准。传统行业更加重视的是标准的贸易规则功能,而新兴产业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由于它的技术迭代非常快,所以标准引领创新的动能极强。虽然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发展和应用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可以清醒地看到,未来10年数字技术一定会颠覆所有行业的商业模式和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的范式,更多领域会出现人工智能优于人类智能的现象,未来更多的教师、医生、科学家可能是机器,这些事实正一步一步走来。
标准数字化最早产生于2006年,芬兰首次提出开放标准,这是标准数字化最早的雏形。10年前,美欧等发达国家、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开始讨论标准数字化。5~6年前,美欧等发达国家、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先后把标准数字化写进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去年1月份也成立了标准数字化工作组开始开展这方面工作,但实际上还是在追赶、跟随。GPT成功之后,大家知道了文本、曲线、图线、图表可以自我生成, Sora的成功意味着视频、音频也可以自我生成。如果文本、视频、音频、照片、图片都可以自我生成的话,标准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了。如果5年内AGI再成功,不但颠覆了标准数字化,而且提出了标准智能化的概念,也就是说机器可以自我进化标准。如此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包括中国99%的企业都会用它去做自己的标准数字化,只要它开源大家都能做。但是如果它不开源或者低级别地对中国开源,那就是降维打击。
第一,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打破过去几代人一直追寻的引进、消化、吸收的跟随模式,一定要用自主创新、颠覆式创新这种思维去做工作。第二,组织模式一定要发生变化。要建立一种生态,包括中国顶级的数学家、AI专家、专业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坐到一起来,才有成功的可能。第三,一定要摒弃传统的行为方式。走出中国技术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