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模拟人脑工作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提高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李千均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张学茸,标准部刘璐出席会议。无锡英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同兴智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桐乡市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李千均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刘璐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技术规范》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涵盖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技术的研发、应用、管理等多方面,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约束,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数据接入、功率预测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设计、训练、验证及部署流程,指导企业开发更加高效、准确的预测系统,全面提升光伏发电量的预测精度,减少因预测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能源有效调度和利用。
会议最后,张学茸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太阳能发电系统对太阳的辐射强度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有着深刻的关联性,准确预测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对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等多项支持政策,提出要完善光伏产业智能功率预测、智能场站运营等功能,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弃光造成的损失,全面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效能。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促会标委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项编制该标准,也是希望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明确方向和依据,鼓励企业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能源生产体系。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内对于规范化、标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次研讨的该标准,一方面可以统一行业内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消除技术壁垒,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对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精准预测。未来,随着这一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相信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预测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