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等级评价规范》等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2025-01-13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关注日益增加,氢能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航空应用,逐渐成为业内研究和应用热点,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这一背景下,制定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等级评价和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相关标准尤为重要。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等级评价规范》《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222.jpg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晨萌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王肸,标准部王晓姝出席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清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汽北消(北京)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复科金压力容器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83984d38fde3569bdca859369a60a9a_看图王.png

会上,晨萌介绍了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与王晓姝分别对《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等级评价规范》《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技术规范》两项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围绕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飞行稳定性,氢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性能测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氢能无人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全面提升无人机续航能力,规范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设计与评估,从而加速氢能无人机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等级评价规范》《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续航能力等级划分、环境条件、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逐章逐条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明确了氢能无人机从设计、制造到测试验证的全过程要求,可确保标准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氢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升氢能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专家组表示,制定这两项团体标准,将促进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和氢燃料电池散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氢能无人机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为氢能无人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最后,王肸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氢能无人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制定这两项团体标准,旨在为氢能无人机的应用提供统一的评价和设计依据。续航能力等级评价规范的目标是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无人机,促进制造商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得以提升;而散热系统技术规范则旨在确保氢燃料电池的安全运行,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期待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将推动氢能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引领无人机行业迈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新时代。

此次审查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氢能无人机行业在标准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将加快我国氢能无人机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航空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 政策指导:发改委、人民银行、商务部、民政部、中国科协、国资委
  •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023187号-3
  • 运营单位: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院5号楼10层1003室      电话:010-68844089  
  • 地址:北京市丰台科技园区汉威国际三区4号楼3m层3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