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可能会导致催化剂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于单原子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位于单个原子上,因此其稳定性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确保单原子催化剂在制备和催化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金属单原子团聚形成大的团簇或纳米颗粒,是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王志豪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杨易霖出席会议。湖南中大智洁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广西大学、郴州高鑫材料有限公司、南昌航空大学、济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王志豪介绍了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对《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原则、标准框架与标准工作计划进行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制备方法、测试方法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了指南涵盖的制备技术范围,如原料选择、合成方法、表征手段、性能评估等,旨在提升制备技术的规范化水平,确保备出的催化剂具有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催化性能。
会议最后,杨易霖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以其高效、环保和可扩展的特点,在催化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通过编制《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一方面可以明确行业内各项技术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行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制备流程,可以优化各步骤的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劳动,对加快催化剂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化学反应,该标准的编制是我国催化材料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既可以为科研成果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明确指导,还有助于加速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确保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