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基于数字赋能文物复位修复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04-22

文物复位修复是文物保护的核心环 节,能够精确获取文物数据,规范修复流程,还可以模拟修复效果。随着三维扫描、AI算法、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数字化文物复位修复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数字赋能文物复位修复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邢辉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王志豪,标准部孙继祥出席会议。博恒文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苏州小数岛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嘉兴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华文信科科技、北京浩宇天地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爱普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扬州扬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埃太科(上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大学、甘肃科诺影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孙继祥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邢辉对《基于数字赋能文物复位修复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重点对基于数字赋能文物复位修复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复位修复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推动文物复位修复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发展。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基于数字赋能文物复位修复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数据采集、三维建模与虚拟复位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规范基于数字赋能的文物复位修复系统技术流程,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持与规范指导。

会议最后,王志豪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精度、更加智能化的数字化设备和软件,为文物复位修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国促会标委会携手业内专家学者、先进企业编制该标准,有助于规范文物复位修复系统中的数字技术应用,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推动文物保护事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开启文物保护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文物复位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该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制定和实施该项团体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文物复位修复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相关技术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为文物复位修复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 政策指导:商务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标委、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资委、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023187号-3
  • 运营单位: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院5号楼10层1003室      电话:010-68844089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5号楼西塔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