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供水管网规模不断扩大,但管网漏损问题却日益严峻。DMA分区计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漏损监测技术,通过对供水管网进行分区管理,能够快速捕捉漏损发生区域,实现对漏损问题的精准定位和有效控制。但由于目前市场上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种类繁多,技术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给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城镇供水管网用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技术要求》《DMA分区计量漏损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田歆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倪艺瑾,标准部孙晓楠出席会议。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绍兴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力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数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广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盛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审查会。

会上,孙晓楠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与田歆分别对《城镇供水管网用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技术要求》《DMA分区计量漏损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汇报说明,对城镇供水管网用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漏损分析与评估、实时监测与预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进一步完善和确立DMA分区计量技术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中的应用标准,为行业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城镇供水管网用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技术要求》《DMA分区计量漏损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框架、功能要求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明确了DMA分区计量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为系统实施、运维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相关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专家组表示,制定这两项团体标准,为城镇供水管网DMA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系统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城镇供水管网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会议最后,邢辉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近年来,为支持和鼓励DMA分区计量漏损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中提出,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升级改造水厂工艺、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等要求,并明确了相关时间节点和目标,以确保供水安全和水质。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促会标委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项编制这两项团体标准,有助于提高供水行业漏损控制水平,保障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与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审查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DMA分区计量技术进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随着这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力推动DMA分区计量技术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