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基于隐私保护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李海龙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刘苗苗出席会议,该标准由广州大学与澳门中西创新学院联合牵头起草,业内十余家高校、企业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李海龙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基于隐私保护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明确要求数字身份认证系统采用“最小必要原则”,旨在为特定行业或领域内的产品、服务和操作提供一套统一的规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能够为行业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引,规范数字身份认证业务各环节,确保数据流通既符合全流程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制度规范,又能满足市场流通全流程业务效率的要求,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会议最后,刘苗苗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身份认证已成为网络空间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基于隐私保护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编制和实施,将对我国数字身份认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体系,减少无序竞争和不良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通过引入前沿技术手段,该标准还将提升数字身份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降低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