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高原隧道灾害动态防治技术导则》团体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吴斌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程胜楠出席会议,北京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吴斌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高原隧道灾害动态防治技术导则》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灾害类型与风险分级、动态监测技术要求、动态防治措施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通过规范高原隧道灾害防治技术,有助于降低高原隧道灾害发生概率,保障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高原隧道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促进高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 会议内容得到参会代表一致通过。

会议最后,程胜楠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高原隧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冻胀、岩爆、突水突泥、围岩大变形等灾害频发,传统静态防治手段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现代监测预警技术与智能分析方法,国促会标委会立项编制《高原隧道灾害动态防治技术导则》团体标准,旨在应对高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环境对隧道工程带来的严峻挑战,为高原隧道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提升高原隧道灾害防治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保障工程安全与运营稳定,同时兼顾高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