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王志豪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杨易霖及标准部贾旭鹏出席会议,该标准由大禾(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业内近十家企业、高校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贾旭鹏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王志豪对《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明确秸秆预处理、酶解糖化、糖渣分离、黄腐酸发酵等环节的工艺参数,旨在进一步优化酶解效率、降低能耗,助力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与绿色低碳转型。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通过设定严格的技术指标和生产规范,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操作规范,降低企业间的沟通成本,促进技术复制与推广,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会议最后,杨易霖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通过生物酶解、糖化分离等工艺,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为混合糖,同时将木质素转化为黄腐酸。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秸秆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生物基材料—有机肥”的闭环循环。《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实施,可为秸秆生物质的高效转化提供统一的技术准则,规范原料预处理、酶解糖化、黄腐酸提取等关键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通过明确技术参数和工艺要求,既能提升秸秆资源的转化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又能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与资源的浪费,推动农业副产物向高值化利用方向发展。同时,规范化的秸秆资源利用技术可减少传统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零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