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聚氨酯除水消泡用粉末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用富氧分子筛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张国微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董科研及标准部田苗苗出席会议,江西鑫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田苗苗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与张国微分别对《聚氨酯除水消泡用粉末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用富氧分子筛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重点对粉末分子筛在聚氨酯生产中的除水消泡功能,以及富氧分子筛在变压吸附制氧工艺中的技术要求展开讨论,旨在通过明确材料性能指标、生产工艺及测试方法等,提升终端产品的合格率与安全性,推动分子筛材料从“经验型应用”向“标准化生产”转型。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特性、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通过统一技术语言,为行业提供了可量化的技术基准,有效避免了因标准不一致导致的市场混乱,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推动分子筛材料在聚氨酯工业和制氧领域的技术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会议最后,董科研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近年来,随着聚氨酯材料在建筑、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在医疗、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普及,分子筛作为核心功能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制定这两项团体标准,是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举措,其意义不仅在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企业质量风险,更在于通过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一方面,通过量化技术参数,加速新型材料在“双碳”目标下的应用落地,为产业链协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标准作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其设定的前瞻性指标将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未来,期待该标准的落地实施,将加速分子筛材料在聚氨酯与制氧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我国从“分子筛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