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政策

山西永济市:有序推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标准化工作

2023-11-20

11月16日,山西永济市人民政府发布永济市标准化和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实施纲要》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有序推进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抽水蓄能发电、新能源装备生产及运维等新能源产业标准化工作。构建煤电产业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深度利用的能源综合服务转型的标准体系。鼓励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具有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构建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

以风电、光伏、氢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地热能等为重点,配合探索开展“新能源+储能”、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积极开展标准研发。同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与标准更新升级。围绕“风光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标准化建设。

原文如下: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新时代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山西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运城市标准化和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建立完善新型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转型”中的基础作用,加快构建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推动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围绕“加快转型、振兴崛起、建设宜产宜业宜居幸福永济”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支撑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新兴产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推动标准水平显著提升,政策制度更加完善,标准效能充分释放,使标准化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更加凸显。全力推进标准供给、标准运用、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发展“四个转变”取得扎实成效。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标准化理念全面融入发展各领域,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基本全覆盖,新兴产业标准地位凸显,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标准支撑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工业和服务业标准化持续深化,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化不断拓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提升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支持标准研究比率,标准核心指标充分集成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标准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山西省标准化条例》全面落实,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和奖励力度持续加大,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夯实。积极参与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标准化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加强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培养一支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

到2035年,我市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将全面形成,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彰显,成为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标准基础。围绕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标准研制,有序推进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抽水蓄能发电、新能源装备生产及运维等新能源产业标准化工作。构建煤电产业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深度利用的能源综合服务转型的标准体系。鼓励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具有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构建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以风电、光伏、氢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地热能等为重点,配合探索开展“新能源+储能”、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积极开展标准研发。同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与标准更新升级。围绕“风光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标准化建设。(市能源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标准水平。聚焦我市“543”现代产业矩阵,在交通轨道高端装备制造、印染、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以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大技术研发创新,研制一批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标准。依托中车永济电机、千军铝业汽车零部件制造、凯通印染、西厢化工等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标准体系,加快设备工艺升级改造,推动向化工装备制造、高端印染、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高端领域延伸发展,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印染、热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和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标准化支撑。构建煤电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市工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研制与应用。以集群化规模化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创新生态集聚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两个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专业镇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容器、光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中车、蓝科途、穿越光电、阳煤千军等优势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标准研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鼓励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持续构建传统产业支撑有力、新兴产业高端引领、未来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工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服务业标准规范。围绕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扩容提质、加快成长,推进标准应用。落实科技服务、高端商务、绿色金融、现代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健全现代商贸、体育休闲、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加强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非营利性服务业标准研制与应用。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大力推进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健康信息服务、健康产品研发标准化建设。优化健康资源配置,高标准打造“大健康”服务集聚区。配合探索开展养老、护理、康复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标准体系。配合探索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打造高标准现代物流产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卫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高农业农产品标准质量。围绕壮大特优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打造品牌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提供标准保障。聚焦已取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标准迭代升级。聚焦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标准研制。聚焦有机旱作农业的生产技术、作物品种、产地保护、收储运管等全产业链,制定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聚焦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推进葡萄、冬枣、小麦、香椿、莲菜、山药等果蔬标准化种植,持续打造果品标准化示范园区。聚焦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参与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配合研制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候资源等方面标准,支撑现代气象为农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数字永济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和大数据融合发展。在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健康、养老、旅游、文化、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中注重数字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研制及应用。通过数字技术研发攻关,扩大数字技术应用范围,形成技术数据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中车永济智能制造等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在网络安全监管、数据信息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公共数据交换共享、数据管理等方面加强标准化工作。(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标准联通。围绕打造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保护传承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旅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全旅游、全景游、全季游标准提档升级。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坚持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在景区建设、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服务供给等方面强化标准供给,加强标准实施,持续打造黄河文明旅游目的地,擦亮“鹳雀楼、五老峰、普救寺、黄河大铁牛”金字招牌,加快景区提质升级和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与国家标准相匹配的景区建设、景区服务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文旅景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挖掘尧舜德孝、唐风古韵等文化的精神内涵。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建设以永济扎麦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市文旅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动康养产业标准建设。围绕提供更高品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夯实标准基础。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落实婴幼儿、高龄失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相关服务标准,推动托育机构标准化运行管理。配合开展康养服务质量评估标准研制,配合探索市级试点托育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避暑康养、中医药康养等领域标准体系,配合开展文旅康养示范区标准化试点。贯彻落实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配合研制“互联网+养老”“5G+远程医疗”等系列标准。(市民政局、市卫体局、市文旅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创新生态标准支撑。围绕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加快标准创新。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机制,高质量推进创新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电机专业镇等重大工作任务,加强关键技术标准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步伐,推进科技成果标准化。依托重大工程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不断加大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研制比重,以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鼓励装备制造、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标准创新,提升标准研制水平。建立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力、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标准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链条孵化标准化体系,贯彻落实全省智创城为载体的重点产业领域工作标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卫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以标准化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围绕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拓展标准领域。科学引导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全面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数智化、证券化水平。加强国有资本穿透式、标准化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服务对接、民营企业诉求维权等标准化工作机制。推进市场主体保护领域标准化研究,支撑市场主体保护和市场环境优化。(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突出标准规范。制定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推进项目审批“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开展行政管理标准化建设和应用试点。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一业一证”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等方面标准化研究。在政务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完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加快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实现智慧办公、智慧审批、智慧监管、智慧服务。开展执法信息数据、执法装备、智慧监管等领域标准研制,贯彻落实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综合监管标准体系。(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在碳排放管理体系、碳足迹、碳汇、碳中和、碳捕捉、碳封存、碳排放权交易等重点标准。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强化能源单耗定额标准管理。开展生物质高效清洁利用、工业节能、储能、综合能源管理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参与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减排效果评估和管理信息披露方面的标准。配合探索实施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构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标准体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标准制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信局、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能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标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黄河流域(永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大保护工程”,在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上,监督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进一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生态环境管控。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事项选址等工作中实施标准。规范生态保护红线,贯彻实施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域等工作标准。开展黄河流域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等工作的标准制定和实施。贯彻实施取用水定额、产品水效、节水技术与产品、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节水标准。推动土壤环境安全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标准的实施与完善。实施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污染物排放、清洁能源、环境质量评价与分级等技术标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标准化示范工程。推进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标准化建设。(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标准支撑。完善农村饮水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物流、农村数字通信、生态牧场建设标准。完善康养特色村和特色院落的建设标准,推进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标准化经营。强化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工作中标准应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加大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领域标准供给,配合探索美丽乡村等标准化试点示范。实施沿黄美丽乡村“1+5工程”(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化示范村。开展高素质农民标准化培育培训,进一步擦亮我市“牛肉饺子”等特色劳务金字招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卫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城市建设标准化。配合研究制定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和县城建设标准、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工程防灾、更新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标准。推进城市街道空间、街道设施、色彩、视线通廊、重要公共空间、标识系统等标准化建设,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晋南传统建筑风貌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标准化建设,健全街区和公共设施配建标准。建立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健全住房标准,完善不动产信息数据、物业服务等标准,提升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推动智能建造标准化,完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现场监控等标准。开展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与质量评价。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健全智慧城市标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市住建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以标准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永济,坚持系统治理、规范治理,用好标准工具。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科网络”标准化运行管理体系。聚焦村级事务公开、议事协商、综合服务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等,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助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全方位、立体化,构筑标准防线。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等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公共安全标准化运行机制,织密应急管理、风险评估、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标准网”。完善城乡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标准体系。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标准化应急协调处置联动机制。构筑涵盖生产、储存、分发、配送、使用和处理等应急物资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抗灾等级。(市应急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卫体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均等化、普惠化,守好标准底线。建立符合永济实际、具有永济特色的民生服务与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加公平、便捷、优质的服务保障。进一步细化完善医疗卫生、教育、托育、文化、优抚、体育、养老、就业、住房、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民生领域服务项目的标准及规范,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监督实施。(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卫体局牵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高水平开放标准化。围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促进标准联通。开展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化工装备等重点产品标准比对分析。支持永济电机等领军企业及优势产业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提升“永济芦笋”等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标准。促进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衔接,鼓励企业生产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加强区域产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标准化合作。(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永济分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

(一)推广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持续推广试点经验在全市各领域开花结果。实施考核引导、激励奖励、人才培养、第三方服务支撑等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对标一流、取长补短。加强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地方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的机制,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结合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特色餐饮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团体标准,构建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的“四位一体”团体标准工作模式。鼓励创新型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领域标准的制定,带动中小企业制定联盟标准,开展对标达标创标活动,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水平,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创新企业、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建立重点领域“直通车”制度。(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配合)

(三)畅通标准应用渠道。强化标准在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中的作用,围绕质量基础设施全链条,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行“山西标准”标识制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产品探索建立“标准+认证+品牌”工作模式,构建标准、认证、品牌高效协同的生态系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配合)

(四)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配合健全覆盖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实现标准研制、实施和信息反馈闭环管理,做到标准制定高质量、实施高质量。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围绕生态红线、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强实施监督的精细化管理,建立部门统筹、联动协同的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共同推动任务落实。开展地方标准质量和标准实施第三方评估,促进标准不断优化迭代。健全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机制,并推动评价结果应用示范。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将企业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配合)

(五)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标准化理论和应用研究。发挥优势企业在标准化科技体系中的作用,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加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参加相关活动。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标准化人才。加强基层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牵头、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落实落地。强化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标准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系统协同、部门协同、专项协同。同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质量效益。

(二)强化配套政策。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标准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及成果转化,产出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重大新产品、标准等标志性成果。各标准化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制定完善促进标准化发展的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产业、贸易等政策协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的激励作用,激励标准化先进典型,不断调动全市标准化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宣传引导。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班子的培训内容。结合“世界标准日”宣传等活动,普及标准化知识,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推动标准化成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法人治理的重要工具。市主流媒体要宣传标准化工作在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报道,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树立标准化意识,营造推动标准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


来源:山西永济市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 政策指导:发改委、人民银行、商务部、民政部、中国科协、国资委
  •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备案号:京ICP备20023187号-3
  • 运营单位: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院5号楼10层1003室      电话:010-68844089  
  • 地址:北京市丰台科技园区汉威国际三区4号楼3m层3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