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扩大,机器人成为智能农业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一个方向。采摘机器人作为农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实现农业规模化、多样化和精准化等方面展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采摘机器人》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侯雨琦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刘旭彤,标准部徐琳出席会议。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新疆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徐琳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侯雨琦对《采摘机器人》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旨在充分考虑机器人作业对象的自身特征和外界生长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符合采摘机器人果蔬抓持和操作稳定的标准化体系,以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中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采摘任务。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采摘机器人》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为采摘机器人在自然场景中实现“行走—识别—抓握—采摘—放果”关键环节连贯作业提供标准参考,助力果蔬产业实现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会议最后,刘旭彤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此前,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由此可见,制定采摘机器人标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制定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可有效确保作业安全,提高采摘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和降低采摘物损伤,助力采摘机器人在果蔬领域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日渐融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中,促使现代农业走向装备机械化、生产智能化道路。《采摘机器人》团体标准发布后,可为该领域技术发展提供明确指导,规范采摘机器人产业智能化水平,促进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产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