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短路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成因,与过充、过热和外短路等电池热失控的成因相比,内短路造成的危害更大、监测和预防难度更大且更易发生。为确保电池在各种使用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池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反馈和改进方向,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李千均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曹东建,标准部王哲出席会议。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李千均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王哲对《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检测条件、检测程序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深入分析国内外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标准,明确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以及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和评判依据,旨在提高锂离子电池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以保障电池系统的整体安全,减少潜在安全隐患的发生。
会议最后,曹东建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内短路故障是锂离子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保障电池安全至关重要。本次研讨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团体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发展的重要结果,可有效促进检测方法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及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升,不断优化和完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检测方法,对确保电池产品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至关重要。各科研机构、制造企业有必要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在现有标准体系的范围内提高要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弥补当前锂离子电池检测标准和体系的不足,切实降低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隐患,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