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与自动化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前沿科技正逐步应用于合成氨工艺中,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排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高效合成氨,已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合成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温和条件下热催化合成氨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程鹤岳主持,合肥工业大学徐少军教授,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鲍薇出席会议。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氨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重庆富源化工有限公司、工大开元环保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议首先由合肥工业大学徐少军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合成氨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其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温和条件下的高效合成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两项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推动合成氨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我国合成氨产业整体竞争力。
会上,鲍薇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与程鹤岳分别对《合成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温和条件下热催化合成氨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合成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温和条件下热催化合成氨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合成氨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合成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能效。同时,规范了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产物分离与纯化等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合成氨生产效率,推动合成氨技术规范化发展。
本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为合成氨生产提供了明确指导方针,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未来,随着这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助力企业、科研机构统一行业规范,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欢迎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我国合成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