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通过非侵入式的检测方式,能够精准评估电池内部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从而有效避免因电池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为电池维护和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邢辉主持,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杨易霖,标准部刘志强出席会议。华中科技大学、无锡领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湖北工程学院、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上,刘志强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邢辉对《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技术要求》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旨在为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规范市场秩序,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主要组成、基本功能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为业内科研开发提供统一标准,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性能,保障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精确度。
会议最后,杨易霖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超声波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的检测精度将不断提高。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将实现更智能化的故障诊断和性能评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电池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立项编制该标准,一方面为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推动超声波诊断技术在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从而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推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支持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的快速发展。随着该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进而引领行业向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助力电池超声波诊断系统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