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骨组织工程应运而生。它通过将种子细胞种植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3D支架上,并辅以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3D生物打印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团体标准启动会暨《无细胞仿生支架原位诱导骨再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黄曦惠主持,标委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李海龙,标准部王博妍、刘苗苗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同光(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软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王博妍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黄曦惠与刘苗苗分别对《3D生物打印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无细胞仿生支架原位诱导骨再生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主要技术内容等向专家组和参编单位进行汇报说明,明确标准制定方向和关键技术指标,旨在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3D生物打印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无细胞仿生支架原位诱导骨再生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临床应用要求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3D生物打印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和无细胞仿生支架在材料选择、制备工艺、结构设计、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使新技术、新产品能够更快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会议最后,李海龙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随着《“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加快推进再生医学创新发展,完善再生医学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针对当前3D生物打印和无细胞仿生支架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技术要求,有助于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协作与交流,加快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骨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成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会议,各方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探讨,为《3D生物打印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团体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参考。同时,对《无细胞仿生支架原位诱导骨再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内容和适用性进行了严格审查,有助于标准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执行。未来,期待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骨组织仿生支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医疗机构和企业研发、生产、应用提供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