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张桢主持,相关参编单位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倪艺瑾及标准部董科研出席会议,该标准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牵头起草,业内十余家企业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董科研就国促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张桢对《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聚焦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的全流程技术要求,涵盖设计、安装、运行、监测及安全管控等关键环节,旨在为船舶碳捕集系统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标准依据。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价总体要求、设计与布置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一致认为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为船舶碳捕集系统的设计、建造及检验提供了统一依据,有助于降低企业技术选型风险,推动船舶制造、碳捕集设备生产、CO₂运输及封存企业形成联盟,优化技术接口与商业模式,打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碳移除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倪艺瑾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与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动脉”,其碳排放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焦点。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等相关政策,鼓励船舶配套供应链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推动船舶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编制《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有助于明确捕集效率、液化率等核心参数,规范模块化设计、余热耦合等降本路径,助力我国船舶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捕集-运输-封存”产业链闭环,加速航运业绿色转型,为全球减碳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