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促会标委会”)联合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农业秸秆废弃物生态碳汇封存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由国促会标委会标准部程胜楠主持,相关参编单位、行业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副组长、标准部副主任李敏出席会议,该标准由东北林业大学牵头起草,业内近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标准讨论。

会上,程胜楠就国促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农业秸秆废弃物生态碳汇封存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通过明确秸秆预处理、热裂解炭化、生物炭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推动秸秆从“焚烧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该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重点对原料预处理、炭化温度、产炭率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约束,旨在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操作规范,避免因标准缺失导致的技术混乱和市场信任危机,进一步降低封存成本,提升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会议最后,李敏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绿色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碳汇封存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此次团体标准的编制,不仅填补了农业碳汇领域的技术标准空白,为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可量化、可核查的农业碳汇项目开发依据,还将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遵循,加快农业秸秆从“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